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篮球敲醒山乡晨光:岚皋县宏大村“村BA”的活力回响

www.xibuxinwen.com.cn(2025-08-0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通讯员 陈雷 严紫沁)中国大多数乡村的清晨是在鸡鸣声中苏醒的。然而,8月初的这几天,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除了鸡鸣声之外,还多了篮球拍打地面“咚——咚”的声音,混着少年们跑动的呼喊和场边渐起的喧闹,唤醒了沉睡的山谷。宏大村的早晨弥漫开一股充满活力的新鲜味道——这是属于“村BA”的独特气息。

  岚皋村BA(南宫山镇赛区)青少年组篮球赛开赛的前几天,“备战”成了宏大村的头等大事。“黄瓜李子摘一筐,苞谷洋芋煮一锅!见到客人嗓门放大,笑声放响,掌心拍红!”村党支部书记黄智的声音通过大喇叭回荡在山坳间,激活了整个村庄。村民们扛着扫帚、提着簸箕走出家门,自发清扫房前屋后、村道球场。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待客的热情,在空气中无声蔓延。

  牌桌渐冷,球场升温——精神生活的“焕新”

  8月1日正式开赛这天,巴人部落球场被村民们早早“抢占”了有利地形。比赛结束,人群也是久久不愿散去。这与1个月前的宏大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1个月前,南宫山镇党委将宏大村列为“三问三解•大下访”活动的试点村,抽调23名干部组成专班,用两个星期的时间遍访406户,摸排出矛盾纠纷、困难需求、意见建议合计180条。在碰头会上,镇平安与法治办公室主任黎世波说:“村民反映最多的是村子里爱打牌的人很多,甚至带来一些不良风气和邻里纠纷的隐患。”他在笔记本上详细记下了大家商讨出来的解决意见——“加快推进巴人部落球场完工,多组织召开院落会,同步组织群众编排‘村晚’,球赛结束后要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

  这不,每天准时来观赛的大爷感慨道:“有球赛的这几天,牌桌子上的人明显少了,看这些娃儿打球,跑得那么欢实,心里头也跟着亮堂!比盯着几张牌有意思多了。”篮球赛就像一束强光,照亮了村民被牌桌遮蔽的精神角落。

  每天在球场当志愿者的黎世波也将这变化看在了眼里,他们的工作专班已经为那180条问题逐一制定好了解决措施。看到球场边的笑脸替代了牌桌上的愁容与争执,乡村的业余生活正在悄然“焕新”,黎世波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他说:“等球赛结束后,我们那180条问题沟通解决起来一定会更加顺利。”

  玉米李子里的暖意——人心凝聚的“显影”

  “村BA”带来的更深层变化,在于它像一块磁石,将村民的心紧紧吸附在一起,也让那些不常宣之于口的淳朴与善良,有了自然而然的流露。

  杨全美和丈夫在巴人部落球场旁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面对采访镜头,两口子显得十分局促,甚至有些羞涩地躲闪。当被问及为何要给球员送冰镇矿泉水时,杨全美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这些娃娃跟我儿子差不多大,这么热的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打球,看着有些心疼。”

  这份心意,并非孤例。时值玉米丰收、李子成熟的季节,当村党支部发起为球员们准备“暖心补给”的倡议时,尽管今年春旱让玉米收成有所减产,村民们也没有丝毫犹豫,家家户户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甜玉米,将一颗颗李子摘下细心装筐。这份沉甸甸的心意,由71岁的老党员刘在新送到了球员们手中。当孩子们围上来,接过带着山野清香的玉米和李子,一声声清脆的“谢谢爷爷”响起时,刘在新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的篮球场仿佛真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而这份淳朴的暖流甚至溢出了宏大村。隔壁双岭村的乡亲们带上锣鼓家什到宏大村当起了“氛围组”,还带来自家蒸的蒿子馍馍当起了“补给站”。南宫山人骨子里的那份厚道与善良,在“村BA”的赛场上被擦拭得格外闪亮。

  农家灶火重燃——业态复苏的“信心”

  回溯宏大村的乡村旅游,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早在2008年左右,随着南宫山景区的开放,宏大村农家乐遍地开花。然而,粗放式发展难以跟上现代消费需求的迭代,村里大部分农家乐逐渐被“洗牌”。2022年以来,在镇党委的推动下,宏大村相继争取到宜居农房改造及“和美庭院”改造政策。297户农房完成外立面风貌改造,52户改造成星级“和美庭院”,重新开办起农家乐、农家民居。

  岚皋村BA分赛区的落地,成了检验和提振经营信心的重要契机。12支参赛队伍,129名球员和教练员,入住了72间客房。考虑到青少年球员消费能力有限,大家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淳朴与远见。农家民居的主人主动将原本128元的标间价格下调至100元;定位稍高的民宿老板,将价格从258元大幅降至150元,甚至推出了100元的特价房。“娃们出来比赛不容易,能省点是点,关键是让他们住得舒服,记住我们宏大村的好。”巴人部落精品民宿老板叶文雅如是说。这份体贴,同样体现在餐桌上。农家乐的老板娘们给孩子们盛饭时,总是不自觉地用饭勺在碗里一按再按,压得瓷瓷实实。这些举动的背后是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赛事,让这些来自各地的少年和家人,感受到宏大村的热情和诚意,成为未来乡村旅游的潜在客源和口碑传播者。

  虽然主动让利影响了短期收益,但球赛带来的热闹人气和积极反馈,却像一剂强心针。“只要有人来,慢慢来,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农家乐老板的话语中,充满了憧憬。篮球落地的“咚咚”声,仿佛也敲响了宏大村乡村旅游复苏的鼓点。

  尾声:篮球声里的乡村未来

  六天的青少年篮球赛落幕了,喧嚣的巴人部落球场暂时恢复了宁静。但宏大村的清晨,似乎有了一些不同。那“咚——咚——”的篮球声,也许不会每天响起,但它所激荡起的涟漪——村民们脸上更多的笑容、邻里间更紧密的联系、农家乐灶膛里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已深深烙印在这个秦巴山村的生命肌理中。

  “村BA”从县城来到乡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比赛。它是一场关于精神生活的革新,驱散了牌桌上的暮气,点燃了球场边的热情;它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让深藏的淳朴与善良在苞谷李子的香气和邻里互助的身影中熠熠生辉;它更是一股激活产业的暖流,让一度沉寂的农家乐看到了复苏的曙光,重燃了发展的信心。

  当篮球在宏大村的土地上弹起又落下,它敲响的,是乡村沉寂后的觉醒,是人心凝聚的共鸣,是产业振兴的希望序曲。有篮球声回荡的宏大村清晨,正孕育着不一样的未来……(责任编辑:张栢溪)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